2020年10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骨质疏松日
今年在宣传骨质疏松疾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现状,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分会制定并发布了首个世界骨松日中国主题,旨在倡导公众提升对疾病的认识,强健骨骼、远离骨折,减少自身病痛和骨折带来的经济负担。
提到骨质疏松其实大家并不陌生,但是重视度认知度并不高。觉得骨质疏松就是人体正常老化的结果,不会给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事实上,全球每3秒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以后遭遇一次骨折。
目前我国是全球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超过2亿人受到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影响。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最直接、严重的后果为骨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就诊原因均为骨折。其中比较常见的为髋部骨折。所有因骨质疏松而导致髋部骨折的患者中,有20%-25%,在骨折后的第一年内,会因各种并发症导致死亡的发生。而幸存者中,也会有大于5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
骨质疏松患者也是脆性骨折的超高危人群,或将面临髋部、腕部、椎体等多处脆性骨折威胁。除常常发生的椎体以外,还有桡骨远端和髋骨骨折。脆性骨折具有高致残致死率,髋部骨折后每5人中就有1人在1年内死亡。在我国,每年因骨质疏松而导致骨折的患者,其经济负担已达千亿元。
年龄和性别影响骨质疏松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在骨骼达到骨密度峰值(30岁左右达到骨峰值)以前,骨代谢非常旺盛,摄入的钙会很快被吸收进入骨骼中沉淀,骨骼生成迅速,骨钙含量高,骨骼最为强壮。骨密度峰值越高,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机会就越少,发病年龄越迟。
营养不均衡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骨质疏松的发生主要与机体钙缺乏有关。如果饮食中钙摄入量不足,或是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就会引起机体负钙平衡。
生活习惯差大多数人缺少户外运动;饮食习惯不好,盲目节食减肥;精神压力大,内分泌紊乱,影响钙吸收;经常熬夜等。导致了骨质疏松的年轻化趋势不断增加。
运动不足缺乏运动也会造成骨质疏松,运动是刺激成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运动不足,将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骨骼的重建;也会使维生素D合成降低,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使骨质变得疏松。
1.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
3.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髋部、脊柱、腕部和肩部的骨折。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日常上了年纪的老人身高变矮、驼背等现象不是正常的生理性变化,而是病理性变化,骨质疏松骨折导致的锥体坍塌是原因之一。腰背骨痛、身高缩短、容易骨折是骨质疏松最明显的三个症状。
现实生活中它跟感冒一样常见,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都是慢性病,因为前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人们忽视,只有骨折时才被察觉。因此我们也说骨质疏松症是“沉默的杀手”。
保持运动经常锻炼
每周至少三到四次,每次30分钟的负重运动、步行、慢跑、游泳、太极等,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循序渐进。
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平衡饮食
钙很重要,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利用,所以两者都要有。奶制品,包括牛奶,奶酪,绿色蔬菜,比如西兰花,菠菜、海产品、豆类。还可以通过晒太阳来补充维生素D。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吸烟、过量饮酒、咖啡、碳酸饮料、浓茶、高钠饮食,蛋白质摄入不足,体质量过低都会导致骨密度降低。吸烟增加血液酸度使骨质溶解;饮酒过多可导致溶骨的内分泌激素增加,使钙质经尿中丢失。
定期检查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1.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和骨折危险度的预测。
2.对内分泌及代谢性骨病的骨量测量,从而制定安全的、最佳的治疗方案,防止骨折发生。
3.病情随访及疗效评价。
在25岁至30岁之前尽可能的强壮骨骼是最好的预防中老年时期骨质疏松的方法。青少年时期建立的骨密度基础越高,中老年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在任何年龄段,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预防骨质疏松或减少骨质疏松对生活的影响。除了饮食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外,每年还应该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